一批中国动画人,认真且虔诚地讲着一个个中国故事

日前,央视网发布的一则关于袁隆平先生的漫画多次登上微博热搜,很多网友在相关微博下留言怀念。
其实,人们很愿意看到这样的漫画刷屏网络,它不仅有新意,而且真实地反映了袁爷爷那个年代下的时代图景。同时,漫画、动画之类的表现方式,相信也更能触达到年轻人平常的生活场景。
不过,你可能并没有想到,漫画、动画,这种如今看起来十分大众的视听语言形式,在过去的中国,也如同一枚幼小的种子,其生根发芽历经了不少坎坷崎岖。
中国动画的发展脉络——一颗稚嫩的胚芽
谈及动画艺术在中国的发展历史,足以称其为一个跨越百余年的长篇故事。
二十世纪初,在那个纷乱动荡的年代,以上海为代表的沿海城市承接了各种外来文化的大量涌入,一种美术片也夹杂其中登陆了这片东方大陆。当时,中国出现了第一家由外商投资的制片机构,亚细亚影戏公司,不仅涉及故事片、新闻片的拍摄,也涉足了动画艺术片,只不过那时的动画制作手段多数是被用于广告片的,舒振东华文打字机、益利汽水等那个年代的商业产品都以动画广告片的形式宣传过自身。
可以说,这就是中国最初的动画萌芽,只是当时这种艺术形式还未有广阔的天地,只是在租界地范围内小有传播。
直至1922年前后,美国电影动画片才逐渐传入我国,大家熟知的应该有《大力水手》、《勃比小姐》等,那时动画才作为一种单纯的娱乐出现在人们视野中,某些娱乐场所还设置了一种名为“流动西洋镜”的游戏向人们展示表演,其实,用现在的话来讲,就是动画片早期制作需要的分镜头画面和脚本。
也就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万籁鸣、万古蟾、万超尘,也就是被我们称为中国动画创始人的万氏三兄弟开启了我国动画的自主探索。
1926年,在万氏兄弟艰苦卓绝的不懈努力下,我国第一部动画短片诞生了。《大闹画室》,这部仅仅10分钟左右的黑白无声短片,耗费了他们五六年的时光,虽然故事内容的构思很简单,但在绘制和拍摄的技术上运用了不少巧思,以动画和真人合摄,颇具巧思。这部极具实验性质的片子并没有掀起多大浪花,甚至鲜有人知,但不可否认的是,在中国动画的历史上,它的诞生标志着一颗稚嫩的胚芽破土而出了。
后续二十年间,中国动画大量涌现,万氏兄弟等人也陆续完成了我国第一部有声动画《骆驼献舞》以及我国第一部动画长片《铁扇公主》。
中国动画的繁荣时代——肥沃土壤盛开百花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左右,以万氏兄弟为代表的一大批的艺术家先后加入上海电影制片厂,专门负责美术片创作的人员曾一度达到200多人,毫不夸张地说,后续近十年的中国动画繁荣时代正是这批人亲手创造的。
经过粗算,当时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成立后,短短几年内可以产出20余部动画片,不仅产量速度极大提高,作品质量也非过往能比,《人参娃娃》、《小鲤鱼跳龙门》、《没头脑和不高兴》等深受大众喜爱的作品层出不穷。
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的厚积薄发基本奠定了当时中国动画发展的黄金时期,当时动画的创作形式十分多样化,剪纸、木偶、手绘、折纸等,都开创性地成为了动画艺术制作的技术手段,而且作品所反映题材极为丰富,上到本土神话传说,下至民间流传轶闻,都能在动画作品中得到新的呈现与表达。
难能可贵的是,当时的中国动画人还在探索之路上一往直前,没有丝毫懈怠和犹豫。上世纪60年代,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开创性地尝试把中国水墨画用于动画制作,这完全是基于我国本土艺术形式的动画创新。1961年,第一部水墨动画片《小蝌蚪找妈妈》摄制成功,影片公映后,引起巨大反响,矛盾还称赞其“哲理、画意、诗情,三美此全具。”
如果非要给中国动画历史安上一个“空前绝后”的时期,一定就是那时候,现如今还有很多观众回味着那个时期的《大闹天宫》等作品。在摆脱外来文化的影子的过程中,中国动画一路走来,从模仿学习到亦步亦趋地磨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这期间历经了大半个世纪。
每一部动画不是简单的技术堆叠,而是技艺和匠心的锤炼,每一部动画作品的背后都反映着中华民族的特点,动画的艺术形式虽然从外传入,但那一代的中国动画人却将其内化,我们的观众在当时的作品里能看到自己熟悉的传统文化,京剧、皮影戏、木偶戏,它们没有过时与消亡,而是给中国动画提供了另一份营养。
中国动画的忘却与苏醒——空白时代的落寞
时代的发展裹挟着种种意外与无奈,中国动画的命运在这历史洪流中也无法做到稳步前进。那一时期的故事不必多说,中国动画的发展基本上断代,陷入了一个落寞的空白时期,每年的作品仅有少少的两三部,且表现远不如前。80年代,中国动画虽然开始逐渐有复苏之态,但原先本积累不错的造型艺术和动画技巧在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忘却后,全然使不上劲来,那得之不易的自身特色也消失殆尽了。
90年代左右,中国引进了一些国外动画作品,看着外面日新月异的世界,动画界才终于意识到自己的原地踏步,不少人开始新的尝试和探索。《哪吒闹海》、《宝莲灯》从不同程度上借鉴了国外的制作方法和经验,也是优秀的作品。但可谓大势已去,所有的努力都像是注定没有结果的苦苦挣扎。
动画的艺术导向变成由市场主导的商业结果,起码在当时的环境下,很多动画人是不适应的,或者说这个转变的过程是极端痛苦的,众多人才意识到单凭借鉴是乏力的,且表达形式的学习似乎并不是根本指导,何况生存之殇时时刻刻都在紧逼着这个行业的生存空间。所以,后续很长一段时间,中国动画人开始把自己融入到外面的世界,他们扎入真实的动画市场,的确见识并学习到了先进的制作技术和工业化流程,但代价就是,中国动画人自身也成为了冰冷工业机器上的一部分。21世纪初,鲜有知名动画出现在中国市场上,我们看到的多是国内团队成为日韩动画产业廉价代工的信息,这是一种无奈,也是一种无力。
中国动画从萌芽到繁荣用了近半世纪,而沦落至文化失语的境地也近长达半世纪,这百年的时光交错辉映,动画所扮演的角色,承担的作用也经历了起起伏伏。作为虚构与真实、幻想与现实交融的影像视听艺术,动画的文化交流语境并非完全娱乐化的,它可以成为一架桥梁,联接不同的物,联接不同的人,联接不同的文化,它应成为一种优势,而不是困境。
新世代的潮流与初心的回归——当代故事的再表达
新世纪的中国动画应该改头换面,以一种全新面貌面向大众了,但这个过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2005年前后,我国对于促进动画产业发展的具体措施是在黄金时段播放国产动画,次年,广电总局进一步规范电视动画片的管理,国产动漫的每日播出比例基本不少于70%,在一些制度性的政策调节后,国产动画中确实有精品良作出现。
可算得上优质佳作的动画始终还是凤毛麟角,其间甚至还出现过一系列粗制滥造之作骗取播放时长以此牟利的恶劣行径,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在当时的国产动画界并不少见。
经过近十几年的系统性政策完善和补充,民族原创动画的道路才基本成为我们的共识,而在这个过程中,动漫作为一种创意内容和实现形式也在不断地触达到更广泛的大众群体。从2015年左右开始,文化产业的生产与消费两端都迎来了巨大的增长态势,这是一个万亿级别的产业,动漫产业是其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2018年后,中国在线动漫产业进入高速增长期,此后用户规模一直处于平稳有序的递增,在2020年之际,用户数字已经突破了4亿。
作为消费主力的Z世代中国年轻人,对于二次元文化并不陌生,他们生长在一个互联网发达的时代,本就天然地亲近这种艺术表现形式,对于优质动画作品的态度,他们有着更为成熟的思维方式和接受意愿。但相较于国内动画市场发展的良好态势,比较尴尬的一点是,国产动画的水平并没有第一时间追赶上来,中国年轻人对于国产动画的热枕和期望只能在一种翘首以待的状态中静静搁置。
不过近年来,中国原创动画似乎更加坚定了自己要踏足这片新兴市场的决心,一个个中国动画人和优秀团队开始点燃星星之火,大步迈向了中国动画复兴之路。一个个国产动画的名字被频频提及,灵笼、雾山五行、唱诗班……这些作品获得的喜爱不仅仅局限于热爱动漫的人群,它们在更广泛的圈层也收获了大量认同与褒奖,有的作品还出现在官方媒体上被当作范例进行宣传,中国动画好像又找回了属于自己的荣光。
当代的中国动画人好像在冥冥之中与百年前的先辈们遥相呼应,继承了一份不可名状的意志,从懵懂无知到刻苦钻研,再到化茧成蝶,无论过去与现在,中国动画都遭遇了同样的历程,技艺可以变,思维可以改,唯一不变的,是那颗千锤百炼的心。中国动画人不怕打击,更不惧挫败,他们始终坚持着学习后再次重塑自我,要让话语权重新掌握回自己手里。艺画开天、六道无鱼、小疯映画……无数有愿景的中国动画机构勇敢地行动了起来,相信只有中国人才能讲好中国的故事,我们也终于幸运地在这种艺术形式中看到了民族文化的魅力。
青春的、婉约的、诗意的、热血的、激荡的、澎湃的,我们关注生活的细节,所以有像 “吾皇” “伍六七” 等一系列诙谐的作品出现,我们聆听时代的脉搏,所以当以现实基础为创作蓝本的长篇漫画在一出世便刷屏全网,人们能在其中得到情感共鸣。动画的艺术成为了中国当代故事的全新呈现方式之一,同样,我们也能以此方式来抒写文化自信、国家自信。
毋庸置疑,当今这批中国动画人,正认真且虔诚地讲着一个个中国的故事,他们的作为表达着自己,也表达着国家。
《新网球王子》新系列动画,澳大利亚代表队PV公开
尾田宣布《海贼王》将停载一个月 将会突入最终章!
Extended reading.
[Lion Boys] Xiao Zhang Yang's Dreams
In his dreams, he was always fighting someone. Invariably, he was knocked to the ground and lost. Reality was the opposite of the dream; he won all the way, all the time, without ever losing. But this only made him more...
"COS at Comic-Con nowadays is really hard to understand!
At this time of the year, the domestic comic exhibition will begin to be held one after another, everyone will take the opportunity to carry out a good time to play a game, in which the COS of the comic exhibition has almost become the topic of discussion of every comic exhibition must...
What do new cosplayers need to pay attention to when they go to a comic convention? These points are the lessons summarized by the seniors
Near the summer, many places in China are opening up comic show activities, attracting the attention of many anime enthusiasts, for many just into the COS circle of the newcomers, the comic show is a bright...
Gelcoat cos have a unique charm and visual appeal, but the netizens' focus is embarrassing
In today's secondary yuan, cosplay has become a popular cultural phenomenon. Among them, gelsuit cosplay is even more unique in its charm and visual effect, su...
Gelcoat COS is obviously great, so why is it still rare at Comic-Con? There are only a few reasons
Gelcoat COS, a hot form of cosplay in recent years, has gained a lot of popularity for its chic look and unique visual effects, but this kind of COS appears at Comic Con...